上下已对程之元等人是恨之入骨,如今对程家人最高褒奖就是“这人一点都不像程家人”。

苏辙微微叹了口气,无奈道:“六哥,你是因为他给你两盒子糕点,所以才这样说的吧?”

苏轼羞赧点点头:“当然,也有这个原因。”

“大表哥说了,等他下次从汴京回来再给我带糕点了。”

苏辙又是长长叹了口气。

苏轼不解道:“八郎,你个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老是叹气?像老头子似的。”

“不,我看翁翁叹气都没你多。”

“你是不是不喜欢大表哥?”

苏辙是半点都没瞒着,点头道:“是,六哥,你们真的觉得他是好人吗?”

“若他是好人,为何之前没亲自去城郊施粥?为何程家的粥也就比清水好一点?”

“我知道,你肯定会说程家上下都是程大舅舅在当家,可为何我前脚去了城郊施粥,他就知道了?我看定是他担心我盛名在外,有样学样!”

顿了顿,他更是道:“至于给那些流民熬药,我看更是作秀而已。”

“只要天气严寒一日,只要那些流民缺衣少食一日,那些药喝了又有何用?”

“而且,依我看,就算是作秀,他也演不了几日的。”

毕竟城郊粥棚无遮挡物,一阵阵风吹来就像刀子割肉似的。

苏轼仔细一想,觉得这话也有几分道理。

他不由好奇道:“……不过八郎,作秀是什么意思?”

苏辙笑道:“呃,作秀的意思就是装模作样吧!”

苏轼向来是个好学的,顿时牢牢将这个词儿记在了心中:“照你这样说,大表哥好像的确不算什么好人。”

"不过下次他若送来糕点,我再收下,你不会生气吧?"

“八郎,一码归一码,你不喜欢他,那我也就不喜欢他,但糕点却是无辜的……”

苏辙顿时是哭笑不得。

苏轼更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,话里话外皆是憧憬汴京的生活,更憧憬汴京的糕点。

翌日一早,苏辙还未出门,黄九就带着雨来进府了。

程氏放下手中的事儿,见了雨来一面,问起雨来家中有几口人,可曾认识什么字,可愿意在苏家当差之类的话……

章节目录